|
|
黄氏研究 |
清末状元黄思永的坎坷人生路 ·李玉林· 黄思永,泉州府紫云黄氏诏安五房黄维的子孙,生于江苏南京。清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1853年4月26日),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率领的太平军打下了南京城。黄思永的父母和弟妹,及叔伯兄弟共38人自杀。年仅12岁的黄思永也悬梁自缢,但被太平军救下。一位黄姓太平军军官见他小小年纪,写一手漂亮的楷书,让他在天国政权中做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并委任为低级军官(五城司马)。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政权日益艰难,黄姓军官死了,黄思永也就失业了。无依无靠的他,幸得幼年定聘的未婚妻金氏之父接到家里读书并与金氏完婚。 1864年7月,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南京。黄思永与乡人们入山藏匿。为了生活,他为山寺和尚抄写经文,换得每天一顿粗稗饭。但他勤奋认真,十分敬业,许多寺庙纷纷聘请他抄写经文,获得微薄的收入。 战乱平息,回南京城后,黄思永住在水西门东北侧黄氏家族宅院(今仓巷中段)以誊经和教书为生。他忍饥受苦,发愤读书,博览群籍,孜孜不倦,力求摆脱困境。 同治十二年(1873年),32岁的黄思永中第一名拔贡,后以朝考一等第二名钦用为礼部七品小京官,随后又考上了军机处任职。此时,原配金氏已故,黄思永于是携续弦樊氏及金氏所生子黄中慧、黄中通进京。1875年8月,他考取恩科举人,该科诗赋考试题目是:“赋得爽气朝来万里清”(得秋之五言八韵),黄思永诗云:“万里何清旷,朝来景倍幽。晴光开大野,爽气入高秋。八表尘氛净,三霄雾霭收。辉看残月坠,籁逼晓风遒。华岳青常挹,函关紫不侔。凌空摩隼鹗,得路骋骅骝。萧飒胸襟畅,苍茫眼界周,方今环海静,揽辔颂皇猷”。考官批语为:“清词丽句,秀韵天成。” 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朝廷集各省举人在北京贡院举行考试。黄思永会试中第106名,复试一等第8名,殿试一甲第1名(状元),钦点翰林院修撰。状元及第,他乞假南下归里。光绪皇帝御赐仓巷内曾是太平天国王府的深宅大院为黄思永状元府第,并赐金匾“进士第”,人称“黄状元府”。黄思永也曾长途跋涉到泉州认祖归宗。 黄思永从政后,忧国忧民,政绩良多,参加过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参与修建铁路,开采矿业。光绪十六年(1890年),顺天府发生大水灾,他在京城百善堂劝集赈捐银37800余两,赈灾济民、修筑河堤,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他上奏折请奖。光绪十九年(1893年)九月,他因办理山西赈务,驰驱边徼,交部从优议叙。 甲午战争之后,由于巨额的战争赔款等原因,清政府财政元气大伤,日渐入不敷出。这时,黄思永建议政府仿照西方国家发行公债的办法,向商界人土发行债券应急。慈禧要面子,觉得这个“债”字不中听,皇家哪能欠老百姓的债嘛!但是这个办法确实能解朝廷缺钱花之急,于是就将债券定名为“昭信票”,以示“昭信于民”。“昭信票”印制后,交由各省派销发行。无疑,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政府债券。 由于黄思永具有商业头脑,清朝廷设立商部,他便充当头等顾问官。黄思永与张謇并称为“商部两状元”。黄思永还在北京琉璃厂开工艺局,生产制作景泰蓝。景泰蓝产品工艺精湛、设计造型超凡脱俗。大件景泰蓝可达七八尺之高,而且原料考究,可谓精品,曾两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它虽然货好,但价钱太高,几乎卖不出去,最后这个工艺局不得不倒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找到黄思永,想利用他,却遭到断然拒绝。当德国侵略者要市民挂德国国旗时,黄思永并不惧怕,就带领街民拒挂德国旗,表现出不屈从、不媚外的国人气魄。 1906年,黄思永在天津创办了北洋烟草公司,一方面由于袁世凯的破坏,。另一方面顶不住英美烟公司的倾轧,开办不久的纸烟厂,遂告破产。 1907年,黄思永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1911年,清末民初,反清革命形势高涨,他与长子黄中慧倾向革命,与国民党元老黄兴、张静江、李石曾、陈其美往来密切,鼓励和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 民国三年(1914年),黄思永病逝于上海。这位历经坎坷的晚清状元终于走完了72年的人生路。

|
|
|